十四病區(qū) 張葉芳
在吳中人民醫(yī)院,我以一名護士的身份穿梭在病房,每天和同伴們重復(fù)著本職工作。一天一月一年,彼此從陌生變得熟悉、默契,體會著成長的喜悅、忙碌的疲憊,充實、苦惱、無助都彌漫在平日的點滴中,珍藏在生命的記憶里。
時間回轉(zhuǎn)到2018年3月5日那天,1441床收治了一位90歲的老奶奶,名字叫鄭金霞,診斷是右股骨粗隆間骨折,身邊陪護的是她女兒,估摸著60歲左右的樣子,一名輪轉(zhuǎn)護士給老人去輸液,打了兩針沒有打上,老人開始痛苦的呻吟著,老人的女兒當即就不滿了,說:“怎么回事,你是不是實習(xí)護士,我們是高齡老人,怎么能派你這樣年輕的護士過來打針!老人被你這樣折騰,怎么吃得消!”
年輕護士一肚子委屈,說:“你看看,老奶奶本身血管就不好找,再加上年紀大,血管硬化,所以才沒扎上的!
中年婦女說:“你怎么說話的,針沒打上,是你技術(shù)不行,還怪我們老人血管不好,你把你老師叫過來!
年輕護士隨即回到辦公室,把大概情況跟我說了一下,我就來到了1441床病房,我面帶微笑著說:“阿姨,奶奶,剛剛那名年輕護士沒有給老奶奶的針打好,實在對不起!
中年婦女板著臉說:“你們怎么回事,派個實習(xí)同學(xué)過來給我媽媽打針,拿我媽當試驗品嗎?你看看,我媽手臂都青一塊紫一塊的!
我說:“阿姨,不是的,剛剛給老奶奶打針的是我們的正式員工,是成長期護士,資歷是稍稍淺了一些!
中年婦女說:“我媽都90歲的人了,本身骨折就已經(jīng)渾身疼痛,難受的不得了,你們再不給我們打上,我就投訴你們!”
我說:“阿姨,這樣吧,先讓我來看看,可以嗎?”
中年婦女說:“好,你來吧,不過你可得看好了!我媽很怕疼的,你一定要給我打上!”
我說:“阿姨,奶奶的血管難找,加上老人血管硬化,彈性差,確實不好打,但我一定會盡全力的,其實,沒有人比我更希望老奶奶的針能打好的。”
中年婦女沒有再說什么,最后我頂著巨大的壓力,終于給老人的針扎上了,然后我小心翼翼的給老奶奶固定好輸液針尖,問道:“老奶奶,你還有其他不舒服的嗎?”
老人說:“我的腰不舒服。”
我就幫老奶奶重新擺放了一下體位,還教會老奶奶抬臀,翻身等一系列減輕不適的方法。
老奶奶說:“小張妹妹,我現(xiàn)在舒服多了!
我轉(zhuǎn)過去對中年婦女說:“阿姨,實在抱歉,讓老人多挨了兩針,對不起,下次我們會做好評估,如果確實血管有難度,我們會相應(yīng)的調(diào)整,讓資深一點的護士給老人扎針,好嗎?今天我們確實做的欠缺了,下次不會這樣了。”
中年婦女看我如此放下身段,態(tài)度又很誠懇,怒氣也消散了很多,說:“算了,小張護士,我媽血管確實難打,我也知道的,以往住院,都是護士長來給我們扎針的,我看你態(tài)度這樣真誠,就不跟你們計較了!
我滿懷感激的說:“謝謝,謝謝奶奶、阿姨,感謝你們的理解和寬容!
此時,老奶奶和她的女兒也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,一場風(fēng)波就這樣化解了。
我想我們是幸運的,在一復(fù)一日的中作中,我們用愛心付出著,也在被愛感動著,洗滌著。在醫(yī)患矛盾日益激烈的今天,用心溝通,認真傾聽,彼此理解是實現(xiàn)良好溝通的基礎(chǔ)。在平凡瑣碎的工作中,善于發(fā)現(xiàn)美和不足,用善言撫慰患者,用善行幫助患者,贏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和尊重,就是我們最好的人文關(guān)懷,使他們更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,從而實現(xiàn)醫(yī)患和諧的繁榮發(fā)展。